高考报名入口
选课中心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 > 高考 > 报名入口 > 2018高考作文预测押题集合大全

2018高考作文预测押题集合大全

更新时间:2020-01-08 21:07:54 来源: 阅读量:

【摘要】 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们,考试即将到来,大家的备考工作进行得如何了?考必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8高考作文预测押题集合大全,希望能够助力高考,相信坚持一定会有成果。那么,同学们一起快来做题吧!关于2018高考作文预测押题集合大全的具体内容如下:

2018高考作文预测押题集合大全

  预测1:时代变局与传统坚守

  预测2:芳华与新时代与梦想

  预测3:中学生的人文底蕴

  预测4:传统文化

  预测5: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预测6:专家预测高考命题12则(这个重点要看一下)

  预测1:时代变局与传统坚守

  优秀作文范例

  守住城市的温情

  文|张文康

  中国进入商品化社会后,物质资料急剧丰富,大城市层出不穷,彰显出蓬勃而又雄劲的活力。一方面,我们的城市设施优良、资源丰富、靓丽清新而富有活力;而另一方面,高楼林立,改头换面的城市,连地名也渐渐被“普罗旺斯”“SOHO”们占领,它们缺乏个性、直白浅露而又千城一面。

  城市地名洋化成为潮流,既是借开放之东风“另开生面”,同时也显示出传统地名及其背后传统文化的落寞。地名陌生化,城中人也陌生化了,城市的温情渐渐消解,物化的现代生活中充斥着资讯焦虑与心绪焦灼。

  地名洋化,其因有三:首先作为城市建设主体的政府过于重视城市经济而忽略城市精神文明。城市中名称洋化的同时也就借用其知名度,或可达到吸引资本的功效,或经济可借此推动,政绩自然也有了。再者,作为市民的开发商与普通居民,前者趋利,后者盲信,诸如“SOHO”“卡布奇诺”等地名应运而生,既符合商人借此吸引客源的心理,也契合大众“外国的便是的”以及热衷追赶潮流的心态。其三,城建设计者大多着眼于实用,重物质性而轻视精神性,这就导致了承载城市历史情怀、人文气息的故居、民巷化为大厦高楼,传统地名借以栖居的旧所没了,洋名自然借机“上位”。

  就短期来看,城市地名洋化不过是名称更替,似无需为“被历史淘汰”的故名惋惜;而长远观之,洋化的地名映射出的是归属感丧失与文化自信的没落,文化的没落必会峥嵘于各种社会弊端之上,直至发展的剧痛隐疾并发,避无可避。守住城市的温情,应守住传统地名地标。

  保留传统地名,为青年留住一份乡愁。上世纪70年代,叶圣陶先生泛舟游于故乡甪直镇,经老苏州之宝带桥、黄天荡、金鸡湖与吴淞江,他在日记中感叹蟹簖渔舍也有当年之兴味。改革开放后,苏州开放而经济发展,故时的水道已成为高速公路,而故址仍存、叶公文名仍在。学者肖复兴春行甪直镇,借旧名故址遥想叶公风采。地名若洋化,意味着在城市面貌相似的城市间,回乡时连以故名慰旧怀尚不可得,那么失去归属感的新一代,何处去追寻心灵的栖居,如何“梦魂”归旧所?

  保留传统地名,拒绝洋化,也应负担文化自觉、负担文化责任。冯骥才感叹于当今城市建设之乱象,文化迷失之惜,呼吁文人知识分子参与城市建设,保留城市的个性与特色。城市地名作为城市人文历史的纪念,应被铭记、被刻画,不应是简单而无奈地残存个名称。文化先觉方能文化自觉,每个热爱故园、感念先祖留下文化温情的人,都应对城市文化关切,并负有责任,自觉地守护传统的情怀与历史。

  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与其盲信于外,迷信于一二洋名所带来的效益,不若取下障目的一叶,弯腰拾取城市失落的传统,呵护每一城独有的温情吧。

  名师点评

  全篇文风极佳,论点独特,论证有力,雄浑的人文色彩,佳作难得。

  开篇描述现实问题“城市地名洋化”,紧接其后分析地名洋化的三点原因,句句在理,对原因的阐释体现出作者犀利的现实主义视点。之后文章借文人游故址之事,设问直剖旧名背后的文化价值。文章不拘泥于泛泛而谈问题现状,而是在文末以高度的自觉意识,从“建设者”立场呼吁人文知识分子参与城市文化建设。最后,字字斟酌,观点冷静,直触人心,呼吁人们摆脱经济效益下的一叶障目,保护好城市独有的温情。

  全文笔力圆润,议论一气呵成,文风雄丽飞动。

  预测2:芳华与新时代与梦想

  优秀作文范例

  父亲是个环卫工

  文|张雅雯

  “爸,在哪儿呢?”

  “安和路!”

  “还没忙完吗?回家吃饭了!”

  “哦,你们先吃,我晚些回去!”

  “爸,跟您讲多少次了,您咋闲不住呢?家里又不缺……”

  嘟……嘟……嘟……父亲的手机里传出了忙音。

  我盯着手机,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对母亲调侃说:“爸可是个大忙人啊,我开车去接他。”

  父母养育了我们兄妹三个,连我这最小的女儿也已四十出头。父亲已过古稀之年,本该在家颐养天年,最近却兴致勃勃地做起了环卫工人,还主动提出清扫县城最繁忙的安和路。

  我把车停稳后,下车寻找父亲。初冬时节,冷风卷过路旁粗壮的悬铃木,黄叶飞旋。父亲穿着环卫工工服,舞动着扫帚,正将一片片落叶扫成堆,再装进垃圾车里。冷风嗖嗖,枯叶如蝶,围着父亲翩跹翻飞。常常是父亲刚刚费力扫成堆的树叶,又被突然而至的风旋起,扬满大街。于是,父亲便佝偻着身子重新清扫。父亲像个不知疲倦的战士,一次又一次,和冷风、枯叶、纸屑、尘土较量。看着父亲黑皴皴的脸膛,帽子底下花白的头发,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我走到低头清扫树叶的他的身边,叫了声:“爸,咱回家去吧。”

  父亲抬起头,问:“你怎么来了?”又盯着我的眼睛说:“怎么流泪了?”我尴尬地笑笑,编个理由:“昨天晚上赶一个文案,睡觉少,见风流泪。”

  父亲心疼地说:“别太累。”又指指车子说:“你不必开车的。”

  回家吃饭的时候,我才突然想起父亲没戴口罩,便责怪道:“爸,我给您买的口罩,怎么不戴?您得过气管炎,肺也不好,整天在街上清扫垃圾,可得注意身体啊!”

  父亲端着碗,有滋有味地喝着稀饭,对我不理不睬的样子。

  我的“火”更大了:“您为什么非得去做丢人现眼的清洁工呢,哥哥是企业老总,姐姐是大学教授,我是公务员,您缺钱花我们给!您也一大把年纪了,在家种种花,养养鸟,不好吗?非要去受这个罪!您看一楼的王大爷,在院里晒着太阳看报纸。三楼的张大姨,每天去公园跳广场舞……”

  “别说了!”父亲把饭碗往桌上一放,声色俱厉。

  母亲偷偷向我递个眼色,示意我别惹怒了老头子。

  见我停下来,父亲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孩子,你不理解你爸爸的心啊。40多年前,我身无分文来到这个城市,在安和路的一家小工厂打工。我是个啥都不懂的乡下人,当年你奶奶担心我受欺负,隔三差五背着粮食翻山越岭来看我。但厂里的工友都待我如亲人,吃饭、穿衣、头疼脑热,他们处处照顾我。这么多年过去了,工厂搬了,老厂长和好几位工友也都离世了。安和路也比过去更敞亮,更繁华了,但每当我走在路上,都会想起过往,想起那些好人,浑身就感到温暖,这辈子我遇到的都是好人啊。”

  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皱巴巴的手帕,拭去眼角的泪水,略显浑浊的眸子里,透露的依然是深情和执着:“虽然工厂早搬了,但安和路还在,我对这个城市和工友们的那份情还在,我总想着为安和路再出份力,算是对这个城市和热心工友们的回报,现在,我依着我的心愿做点事,觉得很光荣,不丢人啊……”

  父亲越说越激动。

  我和母亲默默地听着。这座小城是父亲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这里有他火热的青春,有他割舍不下的工厂和工友。这里也是我深爱的土地,我愿意像父亲一样,为这座小城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

  窗外,已是万家灯火,霓虹闪烁,小城的夜色祥和美丽。

  名师点评

  对记叙文而言,最关键的一点是情感塑造。本篇文章又是如何推染出真挚的感情呢?

  先以“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压断“我”的电话这一情节,设置悬念。“我”不必四处询问,径直找到父亲所在之处,大量的场景描写,细腻生动,风、土、枯叶、父亲,整个都被裹挟在混沌的天地之间,父亲工作环境的艰苦立现一二。

  文章后半部分,通过“我”和父亲对话背后不同观念的博弈,再加上充盈的细节描写,令父亲形象层层剥落,终归于伟大。

  本文用字生动、美妙,抒情真挚,韵味深长,触及心灵,值得品味。

  预测3:中学生的人文底蕴

  优秀作文范例

  伞下的小幸福

  文|扆欣宇

  我很喜欢雨天,到处都是湿湿的,潮湿的空气里混杂着草木泥土特有的气息,混杂着粉色的桃花瓣,洁白的梨花泪。

  喜欢一个人打伞慢慢地走在街上,看远处的烟雾,近处的雨滴。眺望着远处朦胧的绿意,待自己走近后,在眼中一点点放大,变得清晰。可我愈来愈觉得伞下一个人的孤独,当风肆无忌惮地从伞下穿过,一阵凉意便包裹在我身边,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有一种说不清的失落。

  又回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我和爸爸妈妈共撑一把伞走在雨里,雨密密地斜织着,而我却一脸灿烂的笑容,父母的话语总是逗得我“咯咯”直笑,伸出手去接伞外的雨滴,总喜欢把手弄得满是雨水才回来,甚至还神秘地告诉父母:“雨里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哦!”父母却是无奈地笑笑,这种情景大概他们已经见多了吧,我的思维总是不能令他们理解。

  思绪被雨声打断,悄悄俯下身去,看着雨滴落在街边的水坑里,溅起一圈圈涟漪,漾起美丽。忍不住叫了父母出来,远远地看见两个身影,便迫不及待地跑过去,钻到父母的大伞底下。

  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段和父母一起打伞的日子。伸手去接雨滴,但这次我却只接了一滴回来——掌心的那滴,是记录幸福的雨滴,任它在掌心化水,甜甜地流进心里,比之儿时,今天的我发现雨滴的味道,是甜的,里面承载了三个人的幸福,装载了伞下的甜蜜。

  我找到了儿时问题的答案。

  尽管梧桐叶下滴水的滴答声响,水坑中荡起的阵阵涟漪都很美,但幸福却是不可取代的。幸福在我的词典里又有了一个新的含义——一家人在同一把大伞下避雨。

  而喜欢下雨的原因,再不单单是景美,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原来,心里也有一把伞。

  名师点评

  温润的情感与个性化哲思是本文比较突出的亮点。所叙内容从下雨天伞外的雨滴,再到一家人簇拥在伞下的温情;从雨滑落雨伞的姿态,再到散落人间的雨滴的味道;从对“伞”具体意象的直观感知,到“我”心中的那把“伞”。作者借“伞”之名,贯穿儿时与当下记忆,展现出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情感。本篇文章的情感抒发有立场、有思考,温情中见哲思,赋予“伞”丰赡深邃的象征意义。

  祖父的紫苏

  文|徐舒颜

  紫苏的名字是祖父起的,祖父是老中医,他说,紫苏,其色紫,其味辛,其香清,解表化湿,和胃理气,是一味好药。屋后小药圃,其中就长着紫苏,四棱形的茎,叶片紫中泛绿,端庄沉静,是旧时坐在窗前绣花的女子。屋前院子里,也有一行紫苏,那是祖母栽下的。紫苏不喜欢药圃里的紫苏,嫌它的花细碎色淡,不如芍药、芙蓉、海棠花好看,还有一股浓郁的药味,但喜欢祖母栽种的紫苏,用它能做出各种菜肴。

  初夏,紫苏牵挂荷塘边石板下躲着的清水螺蛳,很耐心地将它们一颗一颗抠下来,包在荷叶里带回家交给祖母。再跟着祖母去摘紫苏叶,一片,两片,三五片,苏叶炒螺蛳的美味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苏叶到了祖母手中,便改了性情,绣花的女子转身成能干的厨娘。

  十五岁那年,紫苏生了一场病,医生说那就吃一段时间的中药吧,在家静静养一养,慢慢会好的。回到老家的第一个清晨,祖母在厨房里煮紫苏粥,粳米煮稀粥,粥成入苏叶稍煮,苏叶变软,加入红糖搅匀即成。这是祖父为紫苏开的第一个方子,苏叶有开宣肺气、发表散寒之功效,与粳米相配成粥,是很好的健胃食物。

  紫苏捧着苏叶粥来到院子里,祖父正站在丝瓜架下的石桌前专心致志地写毛笔字。一朵嫩*的丝瓜花悄悄飘落在爷爷头上,银白的头发,嫩黄的花朵,相映成趣。紫苏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轻轻拿下丝瓜花,插在自己的乌黑的辫梢上,微微侧着头看爷爷写字,是宋人章甫的诗:“紫苏品之中,功具神农述。为汤益广庭,调度宜同橘。结子最甘香,要待秋霜实。”原来,紫苏真是一味好药呢。

  祖父说,中草药的世界是高雅的,许多事物成了药,就得换个名字。蚯蚓是地龙,蚕是天虫;萝卜籽入药,得叫莱菔子;橘子皮,青的是青皮,老的是陈皮;“猪耳朵”,改名芣苢,就是《诗经》中反复吟唱的“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的芣苢。当然有些花花草草名字本来就风雅,那就不必改了。比如,紫苏,祖母的厨房里它叫紫苏;祖父的药方里它仍旧叫紫苏。

  “紫苏是味好药,也是个好名字。”紫苏忽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竟然爱上了祖父的紫苏,爱上了祖父书桌上那本发黄的《本草纲目》,爱上了那些关于中草药的口诀:

  避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

  泻心火,清湿热,当用连翘,去喉肿,化积痰,可吃枇杷。

  ……

  一日,紫苏在书上读到:“苏字,如果写成繁体字‘蘇’,有禾,有草,有鱼,基本就是很美好的一段世俗生活了。”紫苏明白,世俗的生活要靠健康的身体来成全,祖父的紫苏,祖母的紫苏,手牵着手,才有了每一段美好的世俗生活。明白了这一切,紫苏真正懂得了祖父给自己取名的用意。如今,她更愿意与祖父共同侍弄药圃,也愿意与祖父母的紫苏待在一起。

  名师点评

  本文文字长短有致,灵趣有余。联翩佳句,信手拈来,文风饶有生机,不论是“屋后小药圃……”“屋前院子里”,空间情境的前后对应,还是“一朵嫩*的丝瓜花悄悄飘落在爷爷头上,银白的头发,嫩黄的花朵,相映成趣”,虚景实情的细致渲染,一切都显得境之淡雅、情之深沉。

  文字虽清新,却能承载深厚的情感寄托,借“紫苏”这一具体物象,通过具体的细节铺垫,反复渲染了孙女和祖父母之间的浓浓亲情。结构就如一串珠子,开篇点题,文末拆字,在对深厚的中药文化叙述间,一派怡然自得、相扶相依的人间图景得以彰显,足见笔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传统文化

  一、阅读下面材料作文写一篇文章。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重磅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该节目以国宝“前世”和“今生”为主线,介绍国宝故事,普及文物保护知识。除文物专家之外,节目还邀请了有影响力的名人共同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节目上线以来,收视率极高。有人说,流量明星、“老戏骨”、文物专家共同“护宝”的形式真吸引人;有人说,看完泪流满面,此生不悔入华夏。也有人说,国宝成“网红”,央视脑洞真大;有人说,文化速食化、快餐化的风气蔓延到文博界了么?……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答案】

  “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

  去年的故宫“特展”,万人争睹宋代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即便是幸运的观众,也往往需要排队5个小时,才能看上匆匆5分钟。而电视片《国家宝藏》将你看不到的故事细细还原,一下子让国宝“活”了起来,“近”了起来。

  还有那面源于战国、乱世流离而治世重光的乍原石鼓,重温司马光父子以生命研求石鼓文字、历史源流之“真”,还原“五代故宫人”的梁氏家族参与抗战文物南迁、与国宝生死相随,让人深信国之重器就是先人魂魄所依、皇皇汉字就是国人信仰所系;还有围绕清代“各种釉彩大瓶”,乾隆的海纳百川心胸与“问不倒”的“海归”故宫志愿者,勾连起几许神奇的默契。随着一件件国宝的故事徐徐展开,观众纷纷留言:“忍不住泪目”“向文化传承者致敬”“为自己是中国人自信、骄傲”。

  今日之中国,已经鲜有为果腹、为物质*而排起长队的场景;人们能以坚忍的毅力守候数小时,常常只为片刻精神享受。从中国馆蜿蜒的“世博长龙”到争睹国宝的“故宫跑”,观者的热情令人感动。衣食足而知礼仪,该怎么填平公众文化需求旺盛与精神产品供给相对贫乏形成的鸿沟?文化领域的耕耘,又该如何对得住绵延五千年的先人遗泽,配得上纵横九万里创造经济奇迹的大国气象?

  以现代的视角、用很“燃”的方式,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成为不少人的努力方向。比如湖南卫视出品的大型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邀请李亚鹏、李泉、孙楠等明星探访民间匠人,通过深度体验,实录传统文化发展现状,很好地揭示“匠心”传承的价值与意义。

  不久前,“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让京沪观众惊艳。而这一策展源头是英国广播公司的一档节目。现在,中国媒体人也在精心谋划打开历史、打开传统的独特方式,让沉默的国宝说话,给孤独的匠人点赞。事实上,唯有通过更多这样的努力,才能“让收藏在*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国家宝藏》的国之重宝、《百心百匠》的民间遗珍,“一眼千年”,让人们与文化长谈,何尝不是我们这代人对文明的守候?

  我们的先人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绚烂如画,优雅如瓷,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就从我们眼前渐次“活”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吧——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首先要明确任务,“上述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给出事件,即《国家宝藏》这一节目,第二部分是大众对这一节目的评价。《国家宝藏》从一开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结合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这档雅俗共赏的文化节目,是把历史辉煌与当代文明融合的过程,是让国宝级文物从冰冷的橱窗里“走”出来,让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过程。在节目中,流量明星、实力派演员、非遗传承人、建筑大师、故宫志愿讲解员等人通过平易近人、符合当代观众审美口味的节目形式,结合大众综艺平台和文博领域,让文物、文化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里。节目还在文物背后见人、见情。正是因为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才让节目更加打动人心。一句话,文化传承,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只有用当下的社会语言讲出来、用当下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来,才能赋予其时代魅力。只要选对了表现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同样能赢得公众的追捧。

  参考立意:

  1.传统文化要与当代文化结合2.传播传统文化形式要多样3.文化传承不能拒绝创新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一首小诗。苔花终日生活在阳光难以照到的地方,但它仍坚强地绽放;苔花如米粒般渺小,但它却要像花中——牡丹那样盛开。

  请以“从苔花说开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答案】从苔花说开去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第一次读到袁枚的这句诗,心中便涌出深深的感动。苔,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尽管如此,他也会像其他的植物一样生长。它的花虽然小,也不好看,但它还是要向牡丹那样开放。同样拥有脚下的一寸土地,同样拥有头上的一片蓝天。

  我是个普通的学生,各方面都不突出,在学校里默默地存在着。每天上学到校放学回家重复着这样的日子。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没有学好,到了高中知识一下变得又多又难,所以学习起来很吃力,成绩自然越来越差,如何努力成绩都不理想,学习兴趣和信心越来越小。就像一句名言说得那样:第一粒纽扣没扣准,整件衣服的纽扣就无法扣好。

  于是整天和伙伴疯玩,时间久了,也渐渐感到空虚,浑浑噩噩,很茫然,家人是期盼又无奈。终于有一天,偶然间看到小时候的画作,儿时在纸上沙沙作画的画面,依稀又浮现在眼前,看着那歪歪扭扭的动物画,我不禁笑了起来。

  于是我走进了美术课堂。我拿出水粉,水粉笔,调色板,小桶等工具,画起我最钟爱的漫画和小动物们,一会儿就把不快乐的事情抛到了九宵云外。因为自己的底子薄,起初的时候画的一般了,但自己也是爱好画画,感觉也不比别人差在哪里,经过老师的点拨,自己的画大有进步。而且自己画画干净,不像别人总用橡皮擦啊擦的,反正自己画画很少用到橡皮,老师还总表扬自己。

  在爹爹的生日那天,我兴趣来了想画张画,开始在纸上大胆发挥我的想象。爹爹属马,我就画匹带一对翅膀的马,在马蹄下面加了几朵云,马背上坐着一个小女孩,那就是我。我越看越觉得有趣,越看越完美,我喜滋滋地拿着我的作品去给我爹爹,爹爹看到后,笑得合不拢嘴,开心得不得了,夸我是个才女,我可高兴了!

  一次,我和美术班的同学来到风景秀丽的八公山,这里是普通的豆子经过转化变成美味豆腐的地方。

  我们聚在忘情谷溪水边,这里有一个世外桃源一般感觉的。我们就坐在那里,一个个拿着画架对着远处的美景细细描绘了起来:曲径小溪、古木参天、树生石中、奇花异草。有许多辛勤的蜜蜂和蝴蝶,她们在花中飞舞,好像一个个仙子跳着优美的舞蹈,好看极了。我仔细地观察着,认真地画着。

  我终于画成功了,老师和同学夸我画的好,真是画的惟妙惟肖,我心里感到甜滋滋的。

  当我感到有压力、心情烦躁、生气时,就坐下来画画。不一会当我画好后就会觉得情绪早已没那么浮躁和压抑了。并且在孤独时,画就像我的朋友一样,与我一起与心交流。

  我认为生活中的乐趣是靠自己打造出来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果你成不了大树,那就努力地成为一棵茁壮的小草;如果你不能像牡丹一样盛开,那就让自己成为如米一样努力开放自己的苔花!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命题是“从苔花说开去”,这一命题由材料而来。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袁枚的《苔》这首小诗,第二部分是对这首小诗的解读,即“苔花终日生活在阳光难以照到的地方,但它仍坚强地绽放;苔花如米粒般渺小,但它却要像花中——牡丹那样盛开”。这首诗写了苔藓不怕先天条件不足(环境不好),乐观自信地在春天来临之际,也和牡丹花儿一样,开出了米粒大小的花儿来,赞美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考生可以从苔花“学”的角度立意,也可以就“开”立意,也可以就“学开”二字上综合立意。一是苔花以牡丹为榜样学习开花。因为有了榜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做事时才会向他看齐。因为心中的榜样大多是成功的人,即使没有成功,也有英雄气概。二是青苔只有开花绽放自己,才能赢得赞美。倘若只学牡丹而未真正开花,青苔终究只是卑微的青苔。苔花“学”,我们能看到“学”的重要,可以写虚心向学的精神;从苔花“开”,我们能看到“干”的必要,可以写敢于行动的闯劲。不管哪种,都要突出思想上的提高,境界上的改善。写虚心向学,可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为立意方向,再从“必有”出发,确定善于学习的主旨。写敢于行动,可以从“勇于去做”或“努力去做”两方面入题,生发拓展,

  参考立意:

  1.选择积极(乐观、自信)的生命(生活)态度,让人生别样的美丽。

  2.让乐观自信之花盛开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3.勇于行动。4.为梦想奋斗。

  重磅来袭!预测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再不看真的晚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孔子《论语》天之木铎平民教育

  ②屈原《离*》香草情结君子节操

  ③鲁迅《呐喊》荷戟战士思想启蒙

  ④巴金《随想录》良知作家追求真善

  ⑤艾青《大堰河》人民诗人向往光明

  请从五组人物信息链中选择一组,注意其中的有机关联来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茫茫海上,航船需要依靠航海图上经线纬线标明的经度纬度,来确认它的坐标。

  共和国勇敢奋斗前行的青年,你即将扬帆远航,划出什么样的经线纬线,来确定你人生的坐标,而不使人生的航船偏离航线呢?

  请从上述材料中提取3到5个关键词(“坐标”这一关键词不可缺少),以此为基础确定立意,展开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②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③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④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⑤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史记》)

  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中华经史昭示后人,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延展,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

  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③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④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历代“居安思危”语警策世人。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一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注意所论“安危”与语句中“身国”“远近”“思备”“奢俭”“兴亡”等的对应关系,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②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柳宗元《永州八记》)

  读了上面四段有关“人与自然”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一段文字,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词典》中“赤子”一词的义项:

  ①(母亲)刚生的婴儿;

  ②比喻纯洁的心灵;

  ③对故土、祖国怀有真挚情感的人;

  ④人民的代称。

  选择“赤子”中两三个义项,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请注意你和故土(或母亲、祖国、人民)的关系。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削减至更短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的人用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继续前行。剩下的是那些将大木削减至更短小而无法搭桥的人。

  读了上面两个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有所辨析,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屈原《离*》)

  ②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

  ③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秋菊有佳色》)

  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

  ⑤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中国文化里的香草美树情结,给后世以启悟。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解读?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德国社会的变革,诗人海涅呼唤思想的引领,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

  面对中国春天的蓬勃生机,诗人艾青劝止冬天、春天的争吵,说:“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今天,中国大地上的广大青年再次感受到崭新思想的活力和徒然争吵的空虚。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思想”“争吵”为关键词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哈佛大学,美国本土历史最长的高等学府,诞生于1636年,建校380余年,走出8位美国总统,133位诺贝尔奖得主,哈佛大学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

  岳麓书院,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创办于976年,建校1040余年,有近100余位思家、政治家进出其中,代表人物有南宋思想家朱熹、张栻,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近现代风云人物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更有蔡和森毛泽东等。岳麓书院杰出人物的思想,至今影响着全中国乃至世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中国教育一定要复制西式的哈佛大学吗?为什么?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解读呢?请积极思考,思考不止于教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国《明见万里》节目制作人介绍,当代中国学生的学习热情令他震撼,不论是在偏远的乡村学校,还是在大学,这些学生有个共同点,就是要让自己的家庭、家乡和国家变得更美好。

  该节目还比较了中日韩三国青年,其中问及对未来是否会有收获的看法,结果中国的年轻受访者有84%表示乐观,韩国有43%表示乐观,日本只有25%表示乐观。

  读了上面节目对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介绍,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门前池塘浅,每逢雨天便浑浊不堪。

  山谷深潭,即使遭遇暴风雨也依旧清澈,它懂得用自己的深度来沉淀泥水和败叶。

  浅池、深潭如此不同,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浅池、深潭有所辨析,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以上就是考必过为大家整理的2018高考作文预测押题集合大全的具体内容。所谓未来,其实只是过去的堆砌,堆砌昨天便有了今天,堆砌今天便有了明天,堆砌明天便是未来。最后,考必过预祝大家在未来的高考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分享到: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