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答案
选课中心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 > 高考 > 考试答案 > 统编版必修3政治:常考易错易混点知识梳理(判断正误)

统编版必修3政治:常考易错易混点知识梳理(判断正误)

更新时间:2020-12-03 14:33:47 来源:网络 阅读量:

【摘要】 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统编版必修3政治:常考易错易混点知识梳理(判断正误)”的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统编版必修3政治:常考易错易混点知识梳理(判断正误)”的具体内容吧!

统编版必修3政治:常考易错易混点知识梳理(判断正误)

常考易错点判断正误

第一课

Q: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

A:×。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

Q: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殖民地社会。

A:×。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Q: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A:×。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Q: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A:×。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Q:5.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的方案脱颖而出。

A:×。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案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Q:6.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无产阶级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A:×。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Q:7.中国近代的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

A:√。

Q:8.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A:×。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Q:9.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A:×。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Q:10.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Q:1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Q:12.1840—1949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界限,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A:×。1840—1949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限,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Q:13.建国初期,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里的“一化”指的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A:×。建国初期,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里的“一化”指的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Q:14.抓革命促生产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Q: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新中国的成立开始的。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的。

Q:16.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我国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向。

A:×。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Q:17.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A:×。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Q: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强起来、富起来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Q: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共产主义将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Q: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策略和中国方法。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课

Q:1.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A:×。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

Q:2.在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都应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A:×。在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Q: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

Q:4.为什么人的问题,即思想立场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A:×。为什么人的问题,即政治立场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Q:5.执政为民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A:×。立党为公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Q:6.立党为公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Q:7.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把公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A:×。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Q:8.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坚持党的主体地位。

A:×。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Q:9.中国共产党要坚持替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A:×。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Q:10.到建党100周年时,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A:×。到建国100周年时,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Q:11.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封闭的理论体系。

A:×。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Q:1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Q: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Q:14.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Q:15.解放思想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A:×。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Q:16.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A:×。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Q:17.与时俱进就是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行事。

A:×。求真务实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行事

Q:18.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A:×。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

Q:19.党的先进性教育是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A:×。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Q:20.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容是相同的

A:×。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第三课

Q: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A:×。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Q: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Q:3.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A:×。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Q:4.党的领导主要政治领导、理论领导、组织领导。

A:×。党的领导主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Q:5.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

A:×。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

Q:6.党的政治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指导思想、政治任务、政治方向的领导。

A:×。党的政治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Q: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思想领导,最重要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Q:8.党的组织领导主要体现为对党员的吸收和接纳。

A:×。党的组织领导主要体现为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广大党员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Q: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组织领导最重要的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到贯彻执行。

A:×。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党的组织领导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Q:1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A:×。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Q:11.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党的思想建设为统领。

A:×。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Q:12.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A:×。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

Q:13.全面从严治党决定党的先进性、时代性,决定人心向背,决定党的生死存亡。

A:×。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Q:14.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政策和原则。

A:×。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

Q:15.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全面,要害在严,基础在治。

A:×。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Q:16.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A:×。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Q:17.科学执政,就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自然界发展规律。

A:×。科学执政,就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Q:18.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A:×。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Q:19.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民主执政的重要体现。

A:×。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Q:20.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基本途径,依法执政是本质所在,三者是有机统一的。

A:×。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常考易错点判断正误

第四课

Q:1.我国的国体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公民性质。

A:×。我国的国体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Q:2.农民阶级是领导阶级,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A:×。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Q:3.广大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系,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A:×。广大农民与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系,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Q:4.工人阶级不仅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A:×。工农联盟不仅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Q:5.民主是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A:×。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Q: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Q:7.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要求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A:×。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要求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Q:8.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A:×。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

Q:9.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A:×。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Q:10.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A:×。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Q:1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A:×。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Q:12.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A:×。人民民主专政包含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

Q:13.我国的国家职能要求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其相适应。

A:×。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

Q:14.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属于我国的对内职能。

A:×。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属于国家的对外职能。

Q:15.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A:√。

第五课

Q: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A:×。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Q:2.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所以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A:×。并非人民代表大会都能行使立法权,都能称为立法机关。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设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称为立法机关。

Q:3.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A:×。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Q:4.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大的职能部门。

A:×。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正确的。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但我国政府不是人大的职能部门。

Q:5.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Q: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Q: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对全国人大代表负责并报告工作。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Q:8.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可以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A:×。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和投票权、提案权、质询权,而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人大的权力。

Q:9.人大代表是公民利益的代言人,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A:×。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Q:10.全国人大可以委托国务院行使立法权。

A:×。国务院具有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但国务院不是我国的立法机关,不能行使立法权。

Q:1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A:×。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Q:1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Q: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权为民所赋原则。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

Q: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功能是把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转化为党的政策。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Q: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Q:1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Q:1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A:×。人民民主专政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Q:18.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一起统一行使国家权力,集体行使政权,集体决定问题。

A:×。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集体行使政权,集体决定问题。

Q:19.在我国,各个国家机关是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关系。

A:×。我国各个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

Q:2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本制度安排。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第六课

Q: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过程中孕育。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过程中确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得到发展。

Q: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Q:3.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A:×。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参政不等于执政。

Q: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A:×。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各自独立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Q:5.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遵守宪法。

A:×。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Q: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其相适应,二者共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Q:7.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Q:8.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共同职责。

A:×。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政协委员的职责。

Q:9.人民政协是我国的重要国家机关,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A:×。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Q: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Q:11.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结构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A:×。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Q:1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高度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A:×。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Q:13.民族自治地方与一般行政地方不一样,可以不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A:×。一般行政地方和民族自治地方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Q:14.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的方针。

A:×。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Q:1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Q:16.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三级。

A:×。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Q:17.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

A:×。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司法机关。

Q:18.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和基础。

A:×。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Q:19.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的宗教团体不得与外国宗教组织进行交往。

A:×。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指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Q:20.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国际化方向。

A:×。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Q:21.人民群众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间接行使民主权利。

A:×。人民群众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Q:22.村民(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A:×。村民(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Q:23.基层群众自治实行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共同服务、共同监督。

A:×。基层群众自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Q:24.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党支部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A:×。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Q:25.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党员选举产生,向村党支部负责并报告工作。

A:×。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Q:26.在农村,通过民主评议对村委会实行民主监督的职能,主要由村党支部委员会承担。

A:×。在农村,通过民主评议对村委会实行民主监督的职能,主要由村民会议承担。

Q:27.居民委员会成员要向居委会党支部负责并报告工作。

A:×。居民委员会成员要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Q:28.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A:×。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Q:29.村民或居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A:×。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Q:3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常考易错点判断正误

第七课

Q:1.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

A:×。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Q:2.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A:×。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Q:3.东周列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

A:×。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

Q:4.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宗法结合。

A:×。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Q:5.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最高统治者的个人利益和意志。

A:×。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Q: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法产生、存在和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Q:7.颁布和宣传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A:×。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Q:8.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经济和政治文化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A:×。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Q:9.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A:×。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Q:10.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以德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Q:11.道德是治国之重器,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A:×。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Q:12.依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Q:13.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Q:14.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推进。

A:×。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Q:1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Q:1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

A:×。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Q:17.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坚持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Q:18.公平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A:×。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Q:19.我们要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A:×。我们要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Q: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第八课

Q:1.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A:×。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Q:2.坚持良法之治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A:×。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Q:3.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成文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A:×。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Q:4.推进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A:×。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Q:5.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A:×。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Q:6.在法治国家,人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A:×。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Q:7.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保障机制、不能腐的惩戒机制、不易腐的防范机制。

A:×。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Q:8.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基本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法性审查工作。

A:×。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Q:9.维护宪法的权威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A:×。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Q:10.政府部门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

A:×。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

Q:11.我国正在建设法治政府,因此我国政府是全能的政府。

A:×。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并不是全能的。

Q:12.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

A:×。中国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Q:13.行政人员拥有自由裁量权,政府权力可以随情况行使。

A:×。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

Q:14.执法严明重在程序正当、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A:×。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Q:15.公正执法,要求将诚实守信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A:×。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Q:16.通过依法执政,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A:×。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Q:17.只要不利用公权力谋求个人利益,就不违背廉洁政府的要求

A:×。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

Q:18.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是建立守法诚信的政府的要求。

A:×。守法诚信的政府要求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

Q:19.建设法治政府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党纪轨道。

A:×。建设法治政府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Q:20.建设法治政府必然消除不依法行政现象。

A:×。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减少不依法行政行为。

Q:21.法治社会意味着规则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A:×。法治社会意味着法律在全社会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

Q:22.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A:×。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Q:23.法治社会意味着全社会对道德普遍信仰,实施德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A:×。法治社会意味着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Q:24.法治社会意味着社会纠纷依规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A:×。法治社会意味着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Q:25.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有效消除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A:×。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Q:26.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建设法治社会便可以一蹴而就。

A:×。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Q:27.法治社会建设只需要党、政府和各人民团体的参与。

A:×。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Q:28.建设法治社会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法律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A:×。建设法治社会要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Q:29.建设法治社会应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A:×。建设法治社会要求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Q:30.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要求强化道德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A:×。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第九课

Q:1.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法律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A:×。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Q:2.科学立法要保障人民各项利益。

A:×。科学立法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Q:3.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法律传统,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A:×。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Q:4.科学立法要使法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爱好。

A:×。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Q:5.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公民个人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A:×。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Q:6.科学立法要做到以德立法,在道德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A:×。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Q:7.在我国,宪法和民法总则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A:×。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Q:8.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享有立法权,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A:×。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系统(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会,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国家行政机关系统(政府及政府下设机构)的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央行、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Q:9.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主导作用。

A:×。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中发挥主导作用。

Q:10.科学立法应做到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权力与责任完全分设

A:×。科学立法应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

Q:11.在法律实施体系中,权力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A:×。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Q:12.为了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带头科学立法。

A:×。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

Q:13.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必须严格执法。

A:×。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必须严格执法。

Q:14.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带头守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社会建设成效。

A:×。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

Q:15.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适当为。

A:×。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Q:16.严密的操作流程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A:×。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Q:17.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关键环节记录制度。

A:×。要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Q:18.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差别对待,不同情况平等对待。

A:×。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Q:19.行政执法要恰当地行使自主处置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A:×。行政执法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

Q:20.行政执法要有效杜绝不作为、乱作为,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A:×。行政执法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Q:21.公正司法,就是司法活动的结果体现公平正义。

A:×。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Q:22.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平等和正当。

A:×。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Q:23.严格执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A:×。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Q:24.程序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A:×。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Q:25.在我国,人民法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A:×。在我国,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Q:26.因某拆迁户拒绝签订拆迁协议,县委书记要求县法院按照县委决议对该拆迁户进行宣判。

A:×。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Q:27.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要做到办案结果符合客观真相、办案过程符合结果公正、事实认定符合程序公正。

A:×。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Q:28.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公民司法为公民,依靠公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公民权益。

A:×。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Q:29.推进司法公开要依法及时进行政务公开,杜绝暗箱操作。

A:×。推进司法公开要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Q:30.推进公正司法,要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有、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A:×。推进公正司法,要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Q:31.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状态。

A:×。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Q:32.建设法治中国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监督者。

A:×。建设法治中国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Q:33.公民在行使自身合法权利时,不允许损害其他公民的利益。

A:×。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Q:34.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享有自己的权利,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A:×。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Q:35.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加以维护。

A:×。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

Q:36.推进全民守法要坚持把全民学法和用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A:×。推进全民守法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Q:37.推进全民守法要引导全民自觉用法、遇事找关系、解决问题靠政府。

A:×。推进全民守法要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Q:38.推进全民守法要使学法懂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A:×。推进全民守法要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以上就是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统编版必修3政治:常考易错易混点知识梳理(判断正误)”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考试最新资讯可以关注考必过。

分享到: 编辑:xiaojing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