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
选课中心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类 > 教师资格证 > 考试辅导 > 2017年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学习动机

2017年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学习动机

更新时间:2017-11-15 16:24:09 来源: 阅读量:

教师资格证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广东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教师资格证网权威发布2017年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学习动机,更多2017年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相关信息请访问教师资格

2017年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学习动机教师资格证网权威发布2017年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学习动机,更多2017年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相关信息请访问教师资格考试网。

【导语】无忧考网整理“2017年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学习动机”,更多相关内容,请访问无忧考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

  一、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功能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学校经常采用奖励(赞许、奖品、给予权利、高分数等)与惩罚(训斥、剥夺权利、低分数等)的办法以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三)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

  个体成就动机最初由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四)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最后,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归因模式。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是,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分享到: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