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反思
选课中心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 > 教案 > 教案反思 > 《邓稼先》教学反思

《邓稼先》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0-01-29 13:01:24 来源: 阅读量:

【摘要】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写好一篇教学反思呢?考必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邓稼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邓稼先》教学反思的详细内容如下:

《邓稼先》教学反思

邓稼先是著名的两弹一星科学家,关于他的故事能激励很多人,下面是由考必过整理的《邓稼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更多关于教学反思的内容,尽在实用资料栏目。

  《邓稼先》教学反思(一)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回忆性散文。执教完这篇课文后,我感到有所得亦有所失。

结合本节课的“得”与“失”,在今后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自己还应作如下努力:

第一、优化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要富有创意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第二、要使课堂教学中呈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鲜活局面。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要成为“催化剂”,努力营造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促成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邓稼先》教学反思(二)

《邓稼先》是篇人物传记,课文以小标题形式叙写了邓稼先的光辉事迹,篇幅较长,该怎样讲授这篇课文呢?

如果按照传统讲法,一个小标题一个小标题讲,泛泛而谈,学生会有多少收获?于是我想就解决两个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2、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分两课时,一节课解决一个目标。我觉得这样讲过之后效果还是不错的。

一、教学生学会概括

当学生概括每个标题的内容时,开始时思路是混乱的,我没有告诉他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怎样利用小标题对标题进行扩充;怎样运用概括事情的方法(人+事)。学生在我的引导之下,答案顺理成章的概括出来,这时,我想学生的心里一定会有一种收获的快感。

二、教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对于分析人物形象,已经不止一次了,像《最后一课》、《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但是怎样分析人物,学生的心里还只是些零碎的知识,没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于是我让学生进行梳理,都有哪些方法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学生开始搜索记忆,学生说一条,我板书一条,最后形成这样几条:

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方法。

②通过人物的具体事迹表现出来。

③通过侧面描写的烘托。

④在文中找现成的关键词。当学生梳理完后,再看课文时,就知道哪些词句段是该圈点批注的,交流时也特别顺畅。

其实,这些智慧不是我的,是我们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的,总觉得在集体智慧的火花碰撞的一刹那,一切都变得明朗起来了,虽然我们的工作会很累,但我们累并快乐着!

  《邓稼先》教学反思(三)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了很多,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感悟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孩子们只是肤浅的、表面的认识邓稼先的爱国。邓稼先和我们的孩子相差的年代太远,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否了解,这些都不是我和学生课前交流的重点。

我该通过图片,简介一下什么是原子弹、氢弹,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也许通过文字,通过字典很难解释清楚,虽然看似明白的学生,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两弹元勋”的真正含义。要了解一些当时的世界形势,和两弹在中国的重要性,增强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通过这节课,我需要反思的不止这些,还很多很多。如何让自己真正的走进文本(站在读者、作者、教者、学生四个角度去研究文本)?如何精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这些都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摸索、去学习。

  《邓稼先》教学反思(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一课,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邓稼先身上的浓浓的爱国情怀和无所畏惧的科学精神以及自己在面对生死的坦然。课文围绕着“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开始展开讨论。学生们都比较投入,很快的就从课文中找出了关键的语句和关键的字词。例如“焦急、颤抖、难过、平静、异常兴奋、奔跑”等词语还结合着他们体会到的人物的心情来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

好多孩子都被邓稼先身上那看淡生死的坦然所折服。正在这时班里的石城旭又高高的举起了他的手,迫不及待的想发表他的想法。“老师,我认为邓稼先不应该主动放弃国家给他治疗的机会liuxue86.com,我觉得他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他的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就一片哗然。“为什么?”“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位科学家,他为祖国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国家给他治疗是应该的。

虽然他会花费国家的钱在治疗但是他活着要比他死了更有价值,因为他可以再为国家进行研究”这时好多孩子都举起了手想来说服他“他的病情很严重已经不能再做更多的贡献了,想想国防部长在得知他的病情后手都颤抖了”“邓稼先已经知道他的病是不能痊愈的,治疗他的病所花费的金额完全可以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那样会比邓稼先余生做的贡献更大”“他的病情严重,癌症是很疼的,他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啦!”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很热烈。

通过孩子们就刘家豪的话进行的讨论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邓稼先那平凡的外表下那颗不平常的心,对他更加的肃然起敬!这是这节课中一个很大的亮点!

  《邓稼先》教学反思(五)

在教学时,我将课文分两步来理解:先是读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之后,邓稼先在公共汽车的情景以及围绕国旗奔跑的情景,抓住细节描写浅层次感受邓稼先对祖国对人们的热爱。“举手致意”“奔跑”“低声吟唱”表达邓稼先的心愿是什么,在邓稼先心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心愿是为了祖国不再受屈辱,为了使祖国繁荣昌盛,甘愿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自己的祖国。

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读插叙,感受学成回国的急迫,送给祖国的丰厚礼物;面对困难的非凡勇气以及“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朴实无华的话语。远离挚爱的亲人,“不知道……只是……不知道……只知道……”感受邓稼先的拳拳报国心之心,不计名利,甘于奉献。

思考: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单凭课文的内容学生认识不深刻,资料不仅要在课前交流,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学会补充相关的资料,帮助理解内容,例如:补充邓稼先在爆炸后亲自取回残片。

  《邓稼先》教学反思(六)

《邓稼先》一课中主人公邓稼先是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身上辐射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文章。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采用了发现阅读法和问题学习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所谓发现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老师的提问,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确贴切的要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的一种阅读方法。

问题学习法的出发点恰恰是本文作者杨振宁教授谈中美教育的比较:中国学生有囿于书本,缺乏独立思考和提问的缺点。实施问题学习法一般的步骤有:

⑴酝酿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就某些内容产生疑问,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可提出问题。

⑵发现问题。从发现问题的过程看,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问题的过程不仅包含学生的知识素养,也依据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⑶明确问题。学生明确“问题”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

这样教学形式,恰恰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应做到“处处有我,处处无我。”

本课给我最深的体会是:

自主学习,不待老师教;主动学习,不待老师管。

  《邓稼先》教学反思(七)

邓文的作者是杨振宁先生;他是一位科学家,不是以文学著称于世的人。因此,他的文章就少了一份文学家的感性,而多了一份朴实与精微。

初读此文,我本想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写一写读后感就可以了。然而,随着我和学生阅读次数的增加,以前的想法却在一点点的减弱,没想到科学家的文章,也有一种别样的美丽。

如:第三小节中的“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一句中,“要”字是很重要的。“不要”说明邓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不想出名;去掉“要”则成了邓是个普通的人,没有高尚的品德,也没有出众的业绩了。

再如: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立即”,说明邓回国的行动还很急切,简接说明了他的爱国;“受命”是他人交给的任务,是谁交给邓任务呢?我更愿意理解为祖国交给他的任务。

当祖国交给他任务时,他义不容辞的接受了,这也证明了他的爱国与乐于奉献;“重病”是生命濒危,在这样的情况下邓还和于敏联合书写“建议书”,可见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竟”字说明,邓稼先的行动结果令人诧异。是的,他为什么能说服“工宣队与军宣队的队员呢?”是因为他高尚的品德,他的“没有小心眼”。

倘若按照,熟读—字词—事迹—品德—写法的思路来领着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也许效果会更好。

还有一点是,从网上下载的课件是不能照搬下来用的,而是要经过自己的处理,课件要有自己思维的痕迹。

更多内容尽在考必过:

《邓稼先》教案

科学家的故事:两弹元勋邓稼先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期中教学检查总结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以上就是《邓稼先》教学反思,大家现在会写教案反思了吗?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分享到: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