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考试答案
选课中心 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类 > 自考 > 考试答案 >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整理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整理

更新时间:2017-11-10 14:39:50 来源: 阅读量:

自考报名、考试、查分时间 免费短信提醒

广东

获取验证 立即预约

请填写图片验证码后获取短信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免费获取短信验证码

【摘要】 自考网权威发布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整理,更多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整理相关信息请访问自考网。【导语】天空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整理自考网权威发布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整理,更多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整理相关信息请访问自考网。

【导语】天空吸引你展翅飞翔,海洋召唤你扬帆启航,高山激励你奋勇攀登,平原等待你信马由缰……出发吧,愿你前程无量,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整理》 供您查阅。

【文章一】

一、填空

  1. 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 的。

  2. 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 )的方式选择样本。

  3. 系统取样指从一个正确排列起来的总体序列中,每( )间隔选择样本的方式。

  4. 研究计划一般包括:( ),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 ),假设,方法,时间表7部分。

  5. 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6. 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 )较高;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 )较高。

  7.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 )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8. 狭义的教育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对研究中各种变量( )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即资料搜集与分析的程序。

  9.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目的有两项:其一是通过研究设计,确定( )研究数据的方式方法,实现采用合理、有效和经济的研究方法;其二是通过研究设计,提出实现研究目标的操作方案和研究过程,保证( )研究的问题和达到研究目的。

  10.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实证、数学方法、( )表述四类基本方法。

  二、名词解释(做)

  1.取样, 2.自变量, 3.因变量, 4.中介变量, 5.操作性定义, 6.样本容量, 7. 随机性原则, 8.教育研究设计, 9.信度, 10. 效度。

  三、简答题(选三题做)

  1. 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

  2. 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

  3. 简单随机取样法

  4. 分层随机取样法

  5. 确定研究变量的主要工作内容

  6. 取样的原则

  7. 取样的一般过程

  8. 操作定义的原则

  9. 操作定义设计的基本方法

  10. 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

  四、选择判断题(参考)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2. 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简明、可行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3.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 公式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多段随机取样法

  D.定额取样法

  5. “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6.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

  A.整群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8. 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 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 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五、论述题(选二题)

  1. 试论取样的意义

  2. 试比较不同取样方式的优点与不足

  3. 试述操作性定义的作用

  4. 试述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

  1. 一致

  2. 比例抽样

  3. 隔一定

  4. 课题表述,文献查阅

  5. 被试方面的因素

  6. 外部效度,内部效度

  7. 解决研究问题

  8. 如何控制

  9. 收集和分析,回答

  10. 思辨,符号

  二、

  1. 研究取样是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为实现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而随机选取的一定样本容量的样本。

  2. 即能够独立的变化和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3. 即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

  4. 中介变量即位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起联系、传导、转化或解释变量之间关系作用的变量,由于它起中介作用,因而得名。

  5. 操作定义就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6. 样本容量是指样本内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

  7. 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

  8. 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制订出周密、科学、完整的研究工作计划和安排。

  9.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10. 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三、

  1. 取样设计、工具设计、分析设计、执行设计。

  2. 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机取样法,多段随机取样法。

  3. 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它保证总体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取到的可能性,并要求它们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简单随机取样法的具体抽取方式有两种:抽签和利用随机数字表。

  4. 分层随机取样法就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统计上称为层),再根据类型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或比率),然后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和确定的各类型样本抽取数量,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5. 主要内容:分析、确定研究的变量的性质和特点;辨明无关变量;确定研究变量的数目;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

  6. 取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

  7. 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规定总体、选定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并选取样本。

  8. 设计操作定义的两条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独特性原则。

  9.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动态特征描述法、静态特征描述法

  10. 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观测指标(变量指标)

  四、 1.C,2.D,3.D,4.B,5.C,6.A,7.D,8.A,9.B,10.A。

  五、(要点)

  1. 依据取样理论,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和足够多数量的样本,可以推论出总体的情况。取样设计的优势主要有四条:

  (1)解决总体研究的困难。

  (2)节省人力、时间、费用。

  (3)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

  (4)减少研究“污染”范围,保证以后研究的科学性。

  2.

  (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简便易行,误差计算方便,在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

  ·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

  ·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

  ·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当知道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时,要想对其加以控制,就不能采用简单随机取样法。

  (2)等距随机取样法比简单随机取样法更简便,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因此,一般情况,其样本更为准确、抽样误差比简单随机取样误差小。但是,如果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系统取样所得的样本就可能出现系统偏差,这是运用等距随机取样法时应当注意的。

  (3)分层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它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并且内部差异较大的研究对象,在样本数量相同时,它比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的抽样误差小,而在抽样误差的要求相同时,它则比简单随机取样、等距随机取样所需样本容量少。此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抽取方式和比例,使取样更加灵活。

  分层随机取样法的局限性是要求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就难以做出科学的分类。有时候,这一点在实际研究前难以做到。如果是采用最优分配分层随机取样,则需根据前人资料(或以往研究经验)或试测估计标准差,因而比较烦琐。

  (4)整群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样本比较集中,适宜于某些特定的研究。如教学实验一般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常用此法。此外,在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中,整群随机抽样易于组织,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其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抽样误差(因各群间差异较大)也比较大。

  (5)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可综合运用各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节省经费,对研究总体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情况十分有效。其不足是抽样误差相对于简单随机取样大。

  3. 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5条:

  (1)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2)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3)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

  (4)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5)有利于研究的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

  4.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消除法。消除法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它是控制无关变量的理想方法和基本方法。消除无关变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无关变量产生原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恒定法。恒定法就是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它也是控制无关变量的基本方法。

  (3)平衡法。平衡法就是对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措施或方式,使其影响通过平衡而抵消,达到控制它们的方法。平衡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文章二】

一 、填空(参考)

  1.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 )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 )。

  2. 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的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 )、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3.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 )。

  4. 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 )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 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 ),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 )。

  6. 搜集研究文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

  7. 在内容分析法中,( )是在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的、最基本的单位。

  8. 内容分析法具有对于明显的( ),进行客观而有系统的分析,并且加以量化描述的基本特征。

  9. 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 )、分析单位取样。

  二、名词解释(必做)

  1. 文献的定义,2. 零次文献,3. 文献,4. 二次文献,5. 文摘,6. “外审”,7. 内审,8. 分析维度,9. 量化处理,10. 平均相互同意度 。

  三、简答题(选四题做)

  1. 文献的种类

  2.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3. 积累文献

  4. 积累文献的方式

  5. 分类整理的要求

  6. 内审的方法

  7. 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9. 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基本过程

  10. 评判记录

  四、论述题(选三题做)

  1. 试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

  2. 试述搜集研究文献的渠道

  3. 试述搜集研究文献的主要方式

  4. 试述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

  5. 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

  6. 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参考答案

  一、

  1. 非接触性,定量分析

  2. 零次文献

  3. 文献综述

  4. 浏览、粗读和精读

  5. 档案馆,计算机互联网

  6. 检索工具查找方式

  7. 分析单位

  8. 传播内容

  9. 日期取样

  二、

  1.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2.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3. 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4. 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

  5. 文摘属于一种期刊性情报检索刊物,它以简短的文字概括介绍一定时期内有关文献的题目、出处及简要内容。

  6. 外审”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7. “内审”指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

  8. 分析维度也称分析类目,是根据研究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

  9. 量化处理是把样本从形式上转化为数据化形式的过程,包括作评判记录和进行信度分析两部分内容。它是运用内容分析法时工作量最大的、操作最细致的阶段。

  10. 平均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评判者之间相互同意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三、

  1. 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零次文献、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

  2.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3. 积累文献是另外一种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首先,文献积累应努力做到内容充实和丰富。其次,积累文献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第三,积累文献应该全面。

  4. 文献集聚到一定程度,就需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逐渐使之系统化。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有重点的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

  5. 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标记与批语式、抄录式、提要式、札记式、综述式。

  6. 对分类整理教育文献的两个要求:一是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理想来美化或苛求历史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二是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结论或现成的结论。

  7. “内审”方法指:文字性文献的互证、用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或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对照,进行判断。

  8. 总体上,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

  9. 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的基本过程是:

  ·对评判者进行培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判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独立进行评判分析;

  ·对他们各自的评判结果使用信度公式进行信度系数计算;

  ·根据评判与计算结果修订分析维度(即评判系统)或对评判者进行培训;

  ·重复评判过程,直到取得可接受的信度为止。

  10. 评判记录是根据已确定的分析维度(类目)和分析单位对样本中的信息作分类记录,登记下每一个分析单位中分析维度(类目)是否存在和出现的频率。为计数方便,分析维度(类目)和分析单位可排列成表格形式,编上序号。

  四、

  1.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也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文献法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看,文献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没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是不需要查阅文献的。因此,文献法是每个教育科研工作者(或者说教育研究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2. 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个人交往和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图书馆是搜集文献的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也是最早出现的文献集中形式。中国古代称之为藏书阁或藏经楼,以藏书为主。近现代图书馆(例如,英国的图书馆)大都实行面向社会、以利用为主,提供开放式服务,并发展为多个图书馆的联合协作、文献交流、资源共享的开办趋向。现代图书馆成为收集、整理、保存、传递科学文献知识的服务性和学术性机构,也是教育文献交流系统和教育研究工作者查寻资料的主要场所。档案馆是收集国家需要长期保管的档案和有关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编目、保管、研究和提供查询、备案的专门机构。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业,它是科学研究部门、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或自然标本等的主要收集场所。凡一切可能有社会、科学文献资料的团体或机构,诸如文化事业单位,教育学术团体,教育行政领导部门等,不论其有无图书馆,但为开展业务工作,总要收集或生产出一些文献资料(例如,“动态”、“工作通讯”、“内部文稿”之类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小型报、刊等),都可以作为教育文献的资源和搜集渠道。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是搜集研究文献资料的一条重要渠道。在学术会议上,不但可以阅读会议论文等资料,而且可以面对面地质疑、提问与讨论,相互交流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新课题。从与有关专家、同行的交谈中,研究者还可以获取许多有价值的动态情报,了解别人正在做什么、将来打算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等。这些信息对研究者的科研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同行专家、学者进行个人交往,是获取研究资料、情报的重要渠道。计算机互联网(或因特网internet)的网上资源量可以称之为数不胜数,从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到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天文、新闻、娱乐等等,应有尽有,浩瀚无边,几乎一切人类的信息资源都可以在这里找得到。

  3. 搜集研究文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检索工具查找方式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

  检索工具查找,指利用现成(或已有)的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现成的工具可以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两种。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目录卡片指简要记录文献资料要点(例如题目、作者、出处、年代等)的卡片,它是目前最常用的,对各类图书馆或资料室所藏文献图书进行检索的工具。目录索引是汇集了一定时间内各类文献的题目与出处的一览表,其特点是分类明确统一、按时间顺序编排、便于检索。目录索引主要有综合目录索引、报刊目录索引、专业目录索引和专题目录索引等。文摘属于一种期刊性情报检索刊物,它以简短的文字概括介绍一定时期内有关文献的题目、出处及简要内容。中国国内这类检索工具较少,英文的该类杂志较多,其中部分在一些国内图书馆或资料室有收藏。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分为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项检索三种,可以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和需要,选用适当的检索服务方式。教育科学研究主要使用文献检索系统。计算机信息检索服务方式主要有定题信息服务和追溯检索两种。前者定期为用户提供最新的检索结果,后者对累积的文献进行专题检索。

  4. 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标记式就是研究者在阅读研究文献时,用一些符号(如圆圈、着重号、疑问号等)将文献的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等标记出来。抄录式指把阅读文献所得的情报资料抄下来。抄录有全录和摘录两种。前者就是全文照抄,如果某文献全部有用,可采用比方式。后者指只将有价值的、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研究资料有选择地抄录下来。提要式指根据研究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的基本观点、主要事实和方法、结论要点等加以概括、缩写。札记式指阅读文献后,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各种联想、批评、疑点、意见、得到的启发和收获等等记下来。综述式指对所阅读的众多有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系统、概括的介绍,并对其进行评论。

  5. 相同之处:二者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的内容加以研究。不同之处:它们的具体分析处理程序是不同的。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文献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和资料。其主要工作步骤是文献查阅、鉴别评价、归类整理,最后做出评述性的说明。

  6. 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于多种研究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的类型有: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意向分析。研究总体的确定直接依赖于研究目标的建立,在适当的研究目标建立起来后,就可以分析、确定出它的研究总体。分析单位是指在内容分析法中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单位。设计分析维度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采用现成的分析维度系统,二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自行设计。抽样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总体,二是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日期抽样、分析单位取样。

【文章三】

一、填空

  1. 按结构分,调查访问法类型有( )、( )、( )三种。

  2. 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分为( )、( )、( )三种。

  3. 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 )、( )两种类型。

  4. 在编制尺度式问卷时,尺度范围在( )之间最好。

  5. 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 )、( )、( )。

  6. 一般说来,重视量化处理,可选择( );重视质的研究,可以选择( );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 );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 )。

  7. 通常内容不是太多,或者访谈对象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多次访问,可以采用( );内容话题很多,或者要深入探究某个问题,由于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采用( )。

  8. 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 )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 ),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选择

  1. 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那几种叙述是正确的:( )。

  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E 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2. 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些叙述是不正确的:( )。

  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 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

  D 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E 题目叙述不宜过长

  3. 现在,欲编制一道测中学生自信心问题,下面哪一种表述最好? ( )

  A 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

  B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C 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

  D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

  4. 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到( )的回答时间?

  A 0-30分钟 B 30-40分钟  C 40-50分钟  D 50-60分钟

  5. 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

  A 样本大,效度增加

  B 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

  C 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D 问卷回收率最高

  F 邮寄问卷经费高

  6. 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A. 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

  B. 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C. 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D. 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7.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 )。

  A. 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

  B. 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C. 交通工具

  D. 被访问者的合作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B. 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 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 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9. 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A. 访谈法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

  B. 访谈法不需要做准备工作。

  C. 访谈法对于不适于书面语言的对象更容易接受和恰当。

  D.访谈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10. 下列哪一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问卷中的事实问题仅用于调查受测者作过那些事情。

  B. 问卷施测的时间掌握在15分钟以内最好。

  C. 选择实施的对象只要样本容量够大就有代表性。

  D. 只有知道了研究问题的行为样本,才能编制出全面而又有代表性的题目。

  三、名词解释 (任选六题做)

  1. 访问法

  2. 结构型访问法

  3. 非结构型访问法

  4. 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法

  5. 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法

  6. 问卷和问卷法

  7. 结构型问卷

  8. 无结构型问卷

  9. 选择式和排列式

  10. 尺度式和抽象式

  11. 事实问题

  12. 态度问题

  13. 行为样本

  14. 研究特质

  四、简答 (选四题做)

  1. 编写问卷内容时应注意哪些技巧问题?

  2. 请简述问卷法的优点与缺点

  3. 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4. 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在哪些情况下运用访谈调查?

  5. 简答问卷编制的主要步骤

  6. 简答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各自适用的情况

  7. 简述访问法的一般步骤

  五、综合分析题 (全做)

  1. 现在欲研究中学生的学生动机,请设计一个结构化的访问提纲。

  2. 请根据有关资料,自编一学生动机调查问卷,并进行小规模的试测,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完整的结果报告。  参考答案

  一、

  1. 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

  2. 主观判断、客观接收、意义建构

  3. 结构型、无结构型

  4. 7±2

  5. 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放型

  6. 封闭型访谈 、重视质的研究、开放型访谈 、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开放型访谈

  7. 性访谈、多次性访谈

  8. 有关问题 、问题顺序

  二、

  1. D、E,2. D,3. C ,4. B ,5. D、F 6.D,7.C,8.A,9.B,10.D

  三、

  1. 访问法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搜集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该方法是一个访问者与一个被访问者通过面对面的接触,透过有目的谈话,以寻求研究资料的方法。

  2. 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问题标准化,即事先拟好题目,问题次序和谈话用语,按一定的方式询问。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访问者按事先拟好的访问大纲,对所有被访者进行相同的询问,然后将被访者的回答,填到事先制好的表格中去。另一种是将问题与可能的答案印在问卷上,由被访问者自由选择答案。

  3. 非结构型访问法又称非标准型访问法。这种方法是指事先不预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问题顺序去问,访问者可以就某些问题与被访问者进行自由的交谈,以了解某些想研究的心理问题。

  4. 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前者是双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交谈的方式;后者是双方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电话、电脑等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前者能够看到被访者的表情、生活环境等,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有助于研究者更加准确地解释访谈内容的意义;后者则可以减少奔波之苦与长途旅行的经济负担,但是往往了解的信息比较有限。

  5. 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前者是由一个研究者和一个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后者是由一至三名研究者和两名以上的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前者适合于以下情况: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作深入的与“解剖麻雀”式的研究。后者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体(比如男生、特殊家庭的学生、有某种共同爱好的学生等)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

  6. 研究者将其所要研究的事项,制成问题或表式,既是问卷;而以邮寄的方式寄给有关的人们,请其照式填答寄回,再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相应分析研究,即运用问卷作为搜集资料工具的研究方法是问卷法。它重在对个人意见、态度和兴趣的调查。

  7.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是对所有被测者应用一致的题目,对回答有一定结构限制的问卷类型。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8. 结构较松懈或较少,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不必将资料量化,但必须向有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被访问的人数一般较少,自由回答。

  9. 排列式,答卷者对问题的多种答案,依其喜欢、满意程度排序。选择式,将问题的几种可能答案统统列出,让答卷者选择一个或几个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

  10. 尺度式,问题的答案是用1-5,或1-7或1-其他数字表示,将填答者的反应显示在一个评价量尺上。即让填卷人选择一个或几个能表述自己实际情况的数字。

  11. 事实问题指为询问个人基本情况和某些实际行为(不论过去或现在)而编制的问题形式的、规范化的问卷内容。

  12. 态度问题指为询问有关意见方面的(如意见、信仰、情感、动机之类)和有关价值或人格方面的(如道德观念,进取性格之类)情况而编制的问题形式的、规范化的问卷内容。

  13. 所谓行为样本,是指代表研究问题特质各方面内容的具体行为表现取样,即问题样本。

  14. 所谓研究特质,是指所欲研究问题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研究问题的结构或架构,这是编制问卷必须了解的问题。

  四、

  1. 问卷内容应注意的问题:(1)题目的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类型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开放式无结构或限制式有结构的题目,应从研究的性质来决定;一是性质上的类别,如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学校教育方式、教学效果。(2)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每一类型中的题目,应该均为验证假设或研究目的所必需。(3)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含混不清容易引起误解,造成问卷的偏差和失真。通常应设法避免三类问题:(1)太普遍化的问话,使受测者不知真正目的,如“你常看电视吗?”(2)语意不清的措词,使受测者费解,如“你认为目前教师的待遇够好吗?”“待遇”和“够好”都是语意不清;(3)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念与事实,使受测者不知如何选择,如“宗教的作用是使人向善,还是麻醉自己?”(4)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些地方不能乱碰的,特别是关于禁忌与爱好方面,或者是正面问一些敏感的道德问题,政治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或恩怨的问题,也不能问,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会遭到抑制。(5)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对于社会称许性的题目,要尽量避免或减少,编题时尽量少用理性的叙述,而从被测者感觉方面进行描述,可减少社会称许性。例如,学习动机问卷:“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测学业动机)“学习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测掌握动机),这两题的社会称许性都较强,如果二选一的话,一般选第二问,因为老师、家长经常是这样教育每一个学生的。这是一种理性的说教,如果改为:“每次卷子发下来后看到分数比别人高,心里很美滋滋的”(表现出学业动机),“每次卷子发下来后,虽然得分比别人高,也总觉得自己考试时没有发挥好”( 测掌握动机),这样从感觉的方面进行叙述,没有理性的思考,而是直接反映感觉,可大大地减少题目的社会称许性。(6)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7)题目是否超出受测的知识和能力。许多问题,设计者看来,非常简单,可是受测者可能从来就没有想过或遭遇过,得替他们设想,在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的范围内提出问题,不要把问题理论化。

  2. 问卷法的优点:(1)用问卷法收集资料,可不受人数限制,因此,抽样范围较广,在时间,经费方面,也比直接调查访问较为经济。(2)此法只需印刷费、邮费,所费不多,且易行。(3)问卷法可令被调查者有充分考虑的时间,不受别人干扰,并自由地表示意见,其结果将更为可靠。(4)所拟问题可尽量求其细密,凡在访问时不能直问,或问而不易得到真确回答的事项,皆可在问卷上得到较为满意与可靠的答案。

  问卷法的缺点:(1) 问题含糊不清,便不能得到确实的回答。(2) 所选样本,若不能代表某种团体的意见,其结果将不可靠,亦即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而问卷法由于问卷的回收率较低,使样本的代表性难于保证。(3) 问题太多会令填答者生厌,故而置之不理,若问题太少,却又无法达到研究的目的。(4) 问题设计的不理想时,会散漫零乱,不易整理,且难以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对结果进行科学解释。(5) 当填答者不合作、言不由衷时,所得结果会不可靠。(6) 有些事情非常复杂,不能用问卷的简单问答所能表明。

  3. 无结构型问卷属于开放式,没有固定的回答格式与要求,对填答问卷者来讲,可以自由回答,故又称作开放型。这种类型的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因为答卷人回答自由,答案多种多样,所以整理资料比较费时费力。可使对问题的了解更深入,即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使对问题的探讨在更深度的情况下进行。如果采用集体访问,可以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填答者可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填答者的动机、态度、意见等,利于作深度研究使用。缺点是资料分散,难以统计,而且需要花费填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构型问卷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文字式。图画式比较适合文字能力较差的儿童与文盲被试,在跨文化研究中应用较方便,可少受文化影响。结构型问卷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选择式、排列式和尺度式。适合于使用统计方法和进行量化处理。

  4. 对于广泛的调查对象,对于研究目的属于比较细致、具体的情况和探究深层原因等情况,适合使用访谈法。

  5. 确定研究目的,提出假设;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确定行为样本;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的被试样本;选择并决定问卷的形式;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于是;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

  6.个别访谈,适合于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作深入的与“解剖麻雀”式的研究。集体访谈,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体(比如男生、特殊家庭的学生、有某种共同爱好的学生等)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

  7. 取样、设计调查表与试查、计划访问程序、访谈的实施、访问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文章四】

一、 名词解释

  1,教育科学研究

  2,基础研究

  3,应用研究

  4,定性研究

  5,定量研究

  6,教育文献

  7,文献

  8,二次文献

  9,三次文献

  10, 教育观察法

  11,轶事记录法

  12,教育调查研究

  13,个案调查

  14,问卷调查

  15,访谈调查

  16,教育实验研究

  17,自变量

  18,准实验

  19,教育行动研究

  20,教育叙事研究

  1、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2、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有关。

  3、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4、定性研究是着重运用描述性分析来试图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

  5、定量研究则是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它较多注重对客观事物产生或变化的原因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进行考察。

  6、教育文献是指记载了有关教育知识和信息、对教育科学研究有价值的各种文献,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记录。

  7、文献主要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

  8、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9、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进展报告、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

  10、教育观察属于科学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研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某一现象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观察,从而获得比较客观的教育材料、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1、轶事记录法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没有主题的,随时记录感兴趣的问题,不受任何时间条件限制,事先也不需要作特别的编码分类。

  12、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13、个案调查就是在对被调查的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其中选择某个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调查与描述。

  14、问卷调查是指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

  15、访谈调查是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16、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17、自变量,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操作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人为地去干预、控制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进程,有意识地变革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条件,从而得到自己所要的结果。

  18、准实验是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控制的实验。

  19、教育行动研究就是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

  20、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中发掘隐含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教育的本质与规律。  二、选择题

  1、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2、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3、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 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4、"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B )

  A 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5、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 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6、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A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7、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C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8、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 B.抽样调查

  C.现状调查 D.个案调查

  9、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C )

  A.现状调查 B.相关调查

  C.发展调查 D.普遍调查

  10、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 )

  A.开放式问题 B.事实性问题

  C.态度性问题 D.封闭式问题

  11、访谈调查最大的优点是( A )

  A.灵活性强 B.使用较复杂的访谈提纲

  C.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 D容易进行深入调查

  12、一份调查问卷中,放在问卷后面的问题是( C )

  A.被试的基本资料 B.能引起兴趣的问题

  C.牵涉个人问题的问题 D.简单的问题

  13、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控制的实验是(C )

  A.真实验 B.前实验

  C.准实验 D.探索性实验

  14、要了解直观性教学的内在规律,因果关系,应选择的研究方法是( C )

  A 历史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

  15、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B )

  A 教育观察研究 B 教育调查研究

  C 教育测量研究 D 教育实验研究

  16、以下哪一种方法属于研究过程实施阶段的方法(D )

  A 确定课题的方法 B 查阅文献的方法

  C 研究设计的方法 D 形成事实的方法

  17、科学研究始于( B )

  A 现状 B 问题 C 实践 D 个体实验

  18、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本身要有研究价值,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另外还要有( A )

  A 可行性 B 哲理性 C 逻辑性 D 独特性

  19、以教育理论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是( B )

  A 实验报告 B 学术专著 C 观察报告 D 调查报告

  20、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A )

  A 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和教育实验报告

  B 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和教育实验报告

  C学术论文,教育调查报告和教育实验报

  D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教育观察报告  21、评价教育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环是( D )

  A 选择制作评价工具 B 确定评价标准

  C 确定总目标 D 收集评价信息并整理分析得出的结论

  22、调查问卷应该放在调查报告的以下哪个部分( D )

  A 前言 B 正文部分 C 结论和建议 D 附录部分

  23、教育研究报告中列举参考的书籍,表述的主要项目和顺序是(D )

  A 书名,作者姓名,出版单位和时间,页数

  B出版单位和时间,作者姓名,书名,页数

  C出版单位和时间,页数,作者姓名,书名

  D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和时间,页数

  24、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过程,其最后一个环节是( D)

  A.问题 B.计划 C.行动 D.反思

  25、研究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其对教育的理解,这种研究是(A )

  A.教育叙事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教育调查研究 D.教育文献研究

  三、简答题

  1、简答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1、简答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答:(1)由于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教育研究很难采用严格的实验方法和精确的观测手段。(2)由于教育对象的异质性,教育研究结论的概括性较低(3)由于人的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4)由于教育自身的不确定性,教育研究无法对教育活动做出长期预测

  2、为什么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答:(1)开展教育科研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理论指导(2)丰富和发展了教育科学(3)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育科学研究所应遵守的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5)伦理原则

  4、教育研究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

  答:(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5、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

  1、选题与设计阶段(1)选择课题(2)查阅文献3)提出假设(4)制定方案。2、实施阶段(1)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2)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3、总结与评价阶段1)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2)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

  6、教育研究的选题来源

  答:(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7、教育研究的选题要求

  答:(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8、课题研究设计的一般步骤

  答:(1)选择研究对象(2)确定研究方法(3)制定研究计划

  9、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答:(1)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2)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10、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答:(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  11、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答:(1)进行内部评论与外部评论(2)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3)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12、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

  13、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答:(1)确定调查课题;(2)选择调查对象;(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14、简答访谈调查的一般过程

  答:(1)选择访谈对象;(2)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3)正式访谈。

  15、一份完整的问卷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答:(1)指导语(2)问题(3)结束语

  16、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

  答:(1)因果关系的探讨;(2)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3)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四、论述题

  1、如果要确认某地区是否存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三种研究思路:(1)称书包;(2)课堂观察;(3)问卷调查.试分析这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势,并提出你自己的研究设想.

  答:(1)三种研究思路优劣。① 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② 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的概况。③ 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2)研究设想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研究。

  2、拟对某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进行调查,可能有下面两种思路:(1)问卷调查,(2)访谈调查,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并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答:(1)两种方法的优劣①问卷调查可以对广大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较强,但问卷的回收率可能较低。②访谈调查过程灵活,可以就创业意向中的某一个话题深入探讨,容易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但访谈的对象少,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研究思路以上两种调查类型有各自的基本特性和局限性,而他们之间又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由于研究问题内外在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常常需要进行综合调查,因此在研究中应将两种调查方法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资料。

  3、某初中二年级有五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在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以同样的进度进行数学教学,对试验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反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练习,持续半年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请您指出该研究的类型,特点,可能的研究假设,自变量,因变量,并写出该类型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

  答:(1)该研究属于教育实验研究(2)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合理控制无关变量。(3)其中可能的研究假设是: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反思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自变量是学生的反思,因变量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4)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4、,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有哪些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

  答:在观察研究中,观察记录的主要方法可分为三类:(1)描述记录,描述记录法就是运用文字对观察到的事件或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作客观、全面的描述式记载的记录方法。这类方法又可分为三种:第一,日记描述法第二,轶事记录法第三,连续记录法(2)取样记录取样记录于20世纪20年代后兴起,这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较之描述观察,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可控性和有效性。既可获得可靠的观察资料,又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记录所需的时间。取样记录可分为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3)行为核对表主要是用来核对重要行为的呈现与否,观察者将规定观察的项目预先列出表格,当出现此行为时,就在该项上画“√”。此法只判断行为出现与否,不提供行为性质的材料。具体做法是:必须事先制定表格,列出所需观察的项目,然后才能进行观察。另外,必须在表格上列出一些具体要求,表格应有一定的顺序性,按确定的观察项目,依难易程度排列。

  5、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检索教育文献

  答: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缩微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教育学领域有广泛的用途。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不仅用以查阅书目,而且用以查阅具体分类资料,速度快,检索全面,并且查全率、查准率较高,为文献检索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三个方面:

  (1)联机检索联机检索是采用和利用终端设备,通过电讯线路直接与计算机对话的一种检索。读者根据系统的显示,可反复修改检索要求,逐个获得查找结果。

  (2)光盘检索光盘检索是利用计算机直接检索储存在光盘上的数据。光盘的特点是存储量大,价格低,保存方便,索引简便、快捷。

  (3)计算机网络检索计算机网络检索是将许多计算机检索系统用通讯线路连接起来,形成巨大的计算机检索网络。在各个终端,可以按照检索者的提示,快速从文档中提取符合要求的文献,用显示、保存或打印的方式,提供给检索者。

分享到: 编辑:admin